福州大学 汤育欣教授 4月21日上午学术报告-尊龙凯时

发布时间:2025-04-20访问量:10

报告人:汤育欣 教授 (福州大学)

报告题目:固态锂电池的聚合物电解质设计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1日 上午11:15

报告地点:909-b厅


报告摘要: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具有柔韧性高,工艺兼容性强,规模化加工可行性高等优势,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然而,受其分子本征晶区结构限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的低离子电导率和电解质/电极界面的不稳定性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为应对这些关键挑战,我们基于分子结构组成与动态界面调控策略对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进行了一系列理性设计:

1) 在传统的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中,通过引入具有双功能作用的强路易斯酸氟化物添加剂,实现锂离子迁移效率、聚合物电解质/锂负极界面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2) 在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体相构筑限域无序氢键相互作用体系,通过限域氢键供体与聚合物链段及锂盐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实现锂离子迁移效率与体系高压稳定性的显著提升;

3) 在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体相构筑质子束缚体系,通过富氨基“质子海绵”对体系游离质子的强烈束缚作用,抑制电解质体系内强酸生成,继而显著抑制聚合物链段高压环境下酸催化分解,提高体系高压稳定性。


个人简介:

汤育欣,国家青年人才,福州大学和清源创新实验室双聘教授、博导,先进电池技术方向实验室负责人。其研究团队专注于安全快充固态电池领域开展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电极材料的工程化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和清源创新实验室重点项目等。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1. 突破全固态聚合物固态电池体系室温运行技术瓶颈;2. 开发新一代安全准固态锂电池,同步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3. 实现碳基负极材料的低成本宏量制备。已在材料、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期刊(sci. adv., adv. mater., ees, jacs, angew. chem., chem. soc. rev., etc.)等发表学术文章190余篇,引用15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59件,其中授权中国、美国和新加坡专利19件,多件专利转让。


联系人:江林 教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