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十七载,绿树成荫育栋梁;繁花六月正当时,创新硕果满庭芳。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soochow university;funsom)于6月9日迎来了十七周岁生日。在各级政府、学校、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下,funsom秉持“学术奋搏 科技报国”的创院精神,矢志追求卓越,厚植发展根基,一载耕耘,奋斗有成:
2024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
2024年,“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
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第7位,世界第20位;“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第4位,世界第4位。
2023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张晓宏教授等。
2024年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含青年)6人:李彦光、程涛、刘珂君、刘伟、王后禹、王凯。
2024年在《nature》上发表4篇学术论文
基于长程有序量子点薄膜的高性能发光器件,入选“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nature 2024, 629, 586)
掺杂剂-添加剂协同增效钙钛矿电池组件(nature 2024, 628, 299)
具有双界面钝化层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nature 2024, 635, 596)
调节晶格应力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实际运行下的衰减(nature 2024, 635, 882)
202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13人(学院教师和毕业校友):李述汤、刘庄、李彦光、程亮、康振辉、汪超、陈倩、冯良珠、李有勇、钟俊、程涛、董自亮、王咸文。
2024年中国化学会会士:刘庄教授。
面向未来,funsom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牢记创院初心,矢志学术创新,力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前沿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再创佳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一份力量!
funsom十七周年标志性成果回顾
发展历程
<团队建设>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21年)。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
<党的建设>
教工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
研究生纳米生物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024年)。
学院党委荣获“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一等奖”(2023年)。
学院党委荣获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2024年)。
成立“纳能汇”苏州纳米产业链党建共同体(2024年)。
<科学研究>
2024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
2009年,获批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厅主管),连续3次绩效评估优秀,获滚动资助。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2023年、2018年),为我校此类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8篇论文,先后为我校在顶刊上发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实现零的突破。
累计18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学院教师和毕业校友)。
20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基于scopus数据库进行的第三方分析显示:funsom在国际前沿方向深耕不辍,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研合作,学术影响力居于高位。funsom的归一化引文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fwci)达到2.8,略低于哈佛大学和mit;前1%高被引文章占比达10.3%,在所有对标的一流机构*中位居第一,已成长为纳米领域的冉冉之星。
funsom与一流机构*在纳米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对比(2008-2022)
(数据源:scopus)
*一流机构是指全球在纳米领域2008-2022年间发表前1%高被引文献数量最多的10所机构,对于cas, cnrs仅包括其二级研究所。本图中,funsom的全部文献纳入分析,对标机构在纳米领域的文献纳入分析。
2022年,nature杂志《自然指数:纳米科学与技术》(nature index nanoscience/nanotechnology)专刊以“苏州大学开创性纳米研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尊龙凯时的解决方案”为题,报道了我院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科建设>
我院主导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2022年)。
2024年,“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
2024-2025年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中国第10位,世界第17位;“纳米科技”中国第5位,世界第6位。
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第7位,世界第20位;“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第4位,世界第4位。
<人才培养>
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6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指数特刊(nature index)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先锋”为题对我院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5年,获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020年、2024年分别获二期、三期项目滚动资助。
2011年,学院成功获批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试点学院”之一。
累计培养毕业生26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0余人担任教授/副教授,其中20人入选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9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合作交流>
与25个国家、60家国外名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获批国(境)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51项,总经费逾6千万元。
受科技部委托,自2020年起担任金砖国家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工作组中方牵头单位(两家之一),2023年代表中方主办了2023年度工作组会议。
国内首条大学与光源共建的同步辐射线站——“软x射线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线站”于2020年验收,已面向全球用户开放使用机时约12000小时,相关成果在nature、nat. catal.、nat. synth.、jacs等高水平论文期刊发表。
国内首条大学与光源共建的同步辐射线站——“软x射线能源材料原位分析线站”
2019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苏大首个),2024年新增一家合作单位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并完成第二批次执行。
2016年,入选国家“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当年度为国家“111计划”首次向地方高校开放申请)。2022年通过验收获滚动支持。
2016年,获批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2年通过验收获滚动支持。
<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2019年,苏州百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bm201完成i期临床,医疗器械项目bm601已开展医疗器械关键注册临床,在全国多中心完成患者入组。公司各项目稳步推进中。截至目前已累计获融资超亿元。
2016年,与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自主设计制造国内首条oled照明g2.5代蒸镀量产线,相关技术产业现已实现逾2亿元营收;自主设计研制中试型钙钛矿蒸镀装备,已服务于20余家光伏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中试型钙钛矿蒸镀装备
2014年、2022年先后成立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湖州慧闻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生产电子鼻芯片和触觉传感芯片并批量应用于工业终端产品,牵头承担2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第四届“感知领航-年度杰出企业”等,累计获融资1.5亿元。
2013年,组建国家级“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绩效评估,连续3次以最高等次通过江苏省绩效评价,获滚动资助。
责任编辑:向丹婷、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