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郑子龙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学院
报告题目:有机光电材料中的电荷转移态
报告时间:2019年12月21日下午15:00
报告地点:909-b厅
报告摘要: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 具有高对比度、超薄以及柔性可弯曲等优点,在人工智能显示、可穿戴电子产品、曲面电子显示器、照明领域拥有巨大应用前景。热致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继传统荧光材料和重金属络合物磷光材料之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发光材料,它利用(电荷转移态的)自旋单重态、三重态系间窜越过程(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risc)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如何减小(电荷转移态的)单重态-三重态能量差,增强risc过程,已成为近期oled材料的研究热点。大部分tadf-oled都来自于小分子材料,并形成分子内结构分离的给体部分(donor)和受体部分(acceptor)。我们希望利用分子间的电荷转移(ct)态,大幅度减小单重态-三重态能量差,有效提高risc过程。
ct态同时也协调着有机太阳能电池(opv)中所有的关键物理过程,包括:光生激子拆分、自由载流子生成以及辐射和非辐射复合过程。ct态的复合湮灭速率可以更为全面地采用其能量分布来描述,并分为动态无序(dynamic disorder)和静态无序(static disorder)两部分的贡献。通过理论研究,我们揭示了ct态能量无序分布的来源,及其与ct态复合湮灭过程相互联系的物理本质。
个人简介 :
郑子龙,博士,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并于2012年在同校同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3年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从事电荷转移态的理论研究;并于2014至2018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jean-luc bredas 课题组,从事有机太阳能薄膜电池(opv)、有机发光材料(oled)的理论设计工作。2018年底归国,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学院任职教授。开发了新型密度泛函(dft)函数,并结合分子动力学(md),实现了快速、准确研究电荷转移态的能级分布,拓展量化计算体系从孤立分子(~1纳米)到介观聚集态(~100纳米),筑建了介观尺度中光电转换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包括nat. rev. mater.; nat. mater.;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 mater.;adv. funct. mater.;j. phys. chem. lett;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
联系人:廖良生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