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何金林倪沛红(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报告题目:聚磷酸酯基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时间:12月3日(星期四)下午 4 点
地点:独墅湖校区909楼一层g会议室
摘要:
聚磷酸酯(polyphosphoesters)是一类以磷酸酯键连接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主链骨架结构与核酸和磷壁质酸相似,具有可调的水溶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释放、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众多研究表明,由于磷酸酯键的存在,聚磷酸酯可在生理条件下发生水解降解,或在体内磷酸二酯酶的作用下迅速降解,产生磷酸根离子和醇等低毒性降解产物。此外,由于聚磷酸酯主链上含有五价态的磷原子,为其聚合后的侧基官能化提供了反应位点,聚磷酸酯的侧链更易功能化,易于修饰上多种功能基团或者药物分子。我们课题组近年围绕聚磷酸酯基高分子材料的可控合成、功能化修饰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开展工作,在本报告中将介绍研究小组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
简介:
倪沛红,、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1988年获苏州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留校在化学系任教。1997.9-2000.12,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其间,1998.9-1999.10,美国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0年获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被聘为苏州大学教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主持及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macromolecules、soft matter、langmuir、polymer chemistry、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撰写英文著作3章;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
何金林,男,苏州大学副教授。2006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8年9月被保送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倪沛红教授。博士在读期间,获2010年国际高分子化学会议(pc2010)优秀墙报奖,2010年江苏省博士生学术论坛(化学与绿色化工)优秀论文奖,并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美国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程正迪教授课题组学习;2012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目前,已在macromolecules、soft matter、polymer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5项。
联系人:刘坚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