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可穿戴电驱动开关用于大分子药物的无创且高效的眼底递送-尊龙凯时

发布时间:2025-02-28访问量:10

      鉴于复杂的眼部屏障存在,临床上许多眼底疾病主要通过侵入性的玻璃体内注射药物方式来治疗。然而,在长期治疗中,频繁的玻璃体内注射易引发眼内炎感染、眼球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等高风险,带给患者严重的不便性。尽管目前已开发了基于阴离子聚合物等眼药水或凝胶作为辅助给药剂,用于非侵入性的眼部药物递送,但它们在大分子治疗剂的眼底递送中仍有局限性,且受限于药物利用率低、易从眼表清除和全身毒性大等问题,不利于临床推广。相比之下,利用电泳进行药物渗透的离子电渗疗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研究证实电渗疗法能够增强小分子药物在角膜中的渗透从而促进眼前段疾病的疗效。然而,利用电刺激增强大分子药物向眼底输送的能力仍未得到证实。因此,开发非侵入性且高效的大分子药物的眼底递送策略,对于实现慢性眼底疾病的无创和高效治疗十分重要。

      为应对这一挑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何耀教授、王后禹教授团队与孙旭辉教授、文震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电驱动开关(wes)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电驱动给药接触镜和方波电信号发生器。通过wes引发的脉冲电刺激可促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升高,进而引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肌动蛋白的收缩以及细胞间连接相关蛋白的重塑,实现细胞间连接的可逆和可控开关。此外,wes 触发的电泳效应加速了药物在玻璃体内的主动扩散,克服了传统玻璃体内注射中药物自由扩散缓慢的局限性。基于以上机制,该系统最终显著增强了大分子药物通过巩膜-脉络膜-视网膜途径渗透到眼底。实验结果显示,基于wes的anti-vegf给药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率高达86%,同时wes增强的anti-pdl1给药比静脉注射更有效地抑制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生长。该研究充分表明了wes 在无创且高效治疗慢性眼底疾病方面具有变革性的潜力。相关成果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nat. commun. 2025, 16, 33)。博士研究生秦璇、施皓量和硕士研究生李宏扬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

文章题目:wearable electrodriven switch actively delivers macromolecular drugs to fundus in non-invasive and controllable manners

作者信息:xuan qin#, haoliang shi#, hongyang li#, binbin chu, jiawei zhang, zhen wen*, xuhui sun*, houyu wang* & yao he*


责任编辑:向丹婷、杜欣


/


网站地图